【字体:
打印
坚守平凡 传播草牧业科技——陈真

陈真,陕西榆阳人,现任榆林市饲料饲草监测检验站副站长,高级畜牧师。他长期在一线从事草牧业科技研究推广工作,充分发挥着科技工作者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帮助种草养殖户解决了成产实践中的诸多难题,为草牧业科技进步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保障做出了积极贡献。


精进不休  助力草牧业科技进步

工作中的陈真踏实肯干,勤于钻研。除了做好本职的饲草饲料监测检验工作以外,他勤于钻研草牧业知识,主动开展草牧业科技研究推广工作,积极加入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和榆林市草产业协会,利用和业内专家学习、交流的机会在草牧业科研推广方面做了诸多探索,经常性深入牧草种植田间地头,总结生产实践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真主持完成的“陕北沙地苜蓿丰产技术与应用”项目针对榆林草业实际,应用榆林20年气象数据,揭示了陕北沙地苜蓿需水规律,建立了科学灌溉技术模式,解决了无效蒸发和无效灌溉问题,实现节水30%以上;探明了陕北沙地苜蓿需肥特性,构建了陕北风沙区沙地苜蓿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解决了养分浪费严重的问题,实现节肥30%以上,增产10%-20%。有效解决了沙地种植苜蓿产量不高、品质较差和经济效益低的难题,极大丰富了陕北风沙区饲草资源,缓解了草畜发展不平衡矛盾。经榆林市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鉴定,项目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2018年度榆林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完成的“长城沿线优质牧草高产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先后引进三得利、将军菊苣、沙地饲料桑等20多个牧草品种,筛选出了适宜长城沿线风沙区推广种植的优质牧草品种6个,总结出了长城沿线风沙区优质牧草高产关键技术,推广面积达316万亩,使水地苜蓿平均增产达30%以上,旱地苜蓿平均增产10%以上,累计新增经济效益3.14亿元。2014年通过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专家评审组鉴定,达到国内同类地区领先水平,2015年获榆林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列第3位。项目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增加长城沿线风沙区牧草品种多样性,提高优质牧草产量,改善牧草品质,为生产更多的优质畜产品提供有力保障;增加草场利用年限,提高草场生产能力,防止草场退化、沙化、盐渍化,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对该区域现代草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完成的“优良苜蓿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及推广”项目筛选出了适宜推广种植的苜蓿品种4个,推广面积达324.1万亩,苜蓿干草亩均增产129.3公斤,新增经济效益18463.73万元,制定了《陕西省推广种植优良苜蓿品种技术规程》。2014年通过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5年获陕西省政府第十六届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列第8位。本项目首次在我省不同生态区域进行了紫花苜蓿多品种的引种实验研究,筛选出一批适合我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丰富了我省人工种草的苜蓿品种资源;首次在我省进行了人工接种根瘤菌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固氮能力的试验研究;首次在我省进行了紫花苜蓿不同种植密度对产草量的影响研究,确定了我省北部苜蓿生产的合理种植密度;首次在我省紫花苜蓿种植上,推广应用测土配方的平衡施肥方案。制定了陕西省《紫花苜蓿优良品种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脚踏实地  把科技服务工作干到实处

“我出生在陕北农村,自幼在农村生活、长大,大学学的是畜牧专业,平常的工作直接面对的就是农民养殖户,为他们提供技术帮扶服务,所以对农民、农村都很有感情。”在农村长大的陈真,深受从事了一辈子畜牧工作的父亲的影响,对待工作认真踏实,积极钻研业务知识,身上有着一股年轻人的闯劲儿又透着些许朴质。

“以前我的工作也接触很多农民,2015年我被聘为陕西省“三区”科技人才,在横山区开展种草养畜技术帮扶工作,重点帮扶横山区晨旭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村——高镇冯家峁村,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既有压力也有动力……”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陈真开展陕北白绒山羊实用养殖技术、常见牧草栽培实用技术、饲料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集中科技培训,实地现场技术帮扶、入户指导种草养羊户。他详细了解合作社和贫困村农民在种草养羊中的实际需求,购买苜蓿、青饲玉米等优质牧草种子1000公斤,价值近两万多元,无偿免费发放给帮扶的贫困村和合作社。引导指导农户开展种草养畜,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根据合作社面临的优质牧草种植技术难题,结合种草养畜技术培训和饲草基地建设项目,陈真在合作社和贫困村推广了五项产业技术:一是适度规模种草养畜技术。积极引进优良牧草品种,对风沙区种植苜蓿丰产配套技术开展试验示范集成应用,结合羊子饲养技术,有效提高种草养畜的综合效益。二是优质高产苜蓿栽培技术。引进、筛选出了适宜推广种植的优质苜蓿品种,进行示范推广种植。三是规模化生产技术。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周边农户分散的农民土地集中起来,规划牧草种植基地120余亩,养殖场50亩,羊棚2200平方米,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和生产。

在贫困村开展科技培训、推广工作一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农户对集中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不愿意来参加培训。为了调动农民参加技术培训的积极性,陈真就给来培训的农民发误餐补助或者一些实用小礼品,农民积极性就高了,大部分人也乐于来参加培训。但是这时候,陈真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人员增多,实际的培训效果就大大降低。“后来我们再去回访和上门指导的时候,发现好多农户对培训过的内容基本都忘记了,来培训的大多都是年纪较大的农户;农民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有限。”陈真说。从那以后,陈真更多的是采取上门入户指导的方式,这无疑增加了工作量,但效果却要好上很多。因帮扶的贫困村离市区较远,路况较差,差不多要3个小时车程才能到村子上,所以经常是早晨五六点就从家中出发,回到家的时候通常都是晚上八九点了。为了能多跑几户养殖户,并不给农户和村上增加负担,陈真通常都是自带干粮,买些面包和水填饱肚子,赶上忙的时候,周末也不休息。

五年来,陈真持续把先进、实用的种草养畜技术在合作社和贫困村推广应用,帮助种草养殖户提高种草养畜单产、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收入,合计培训种草养羊农户42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00余份。培养了2户科技示范户和4户农民科技带头人,在牧草种植和羊子饲养全程给予技术指导、帮扶,精心为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出谋划策,以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科技带头人为重点,辐射带动贫困户及周边种草养羊户发展苜蓿种植和羊子养殖生产。


立足平凡  做出优异业绩

立足平凡岗位,长期工作在基层的陈真,获得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种草养殖户的一致认可。近年来先后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榆林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沙产业大赛三等奖1项;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暨陕西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主持制定榆林市技术规范1项;获3件专利授权;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8篇;在全国学术会议交流论文12篇。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授予“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聘为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理事、榆林学院兼职教授、榆林市草产业协会常务理事。获第八届“榆林青年科技奖”、全省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先进个人、全省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先进个人、市直畜牧兽医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奖励2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