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打印
走进毛乌素 沙漠变绿洲 --榆林市科普创作协会在神木生态保护区考察调研

9月21日,榆林市科普创作协会组织了二十多名会员,在理事长张玉华,副理事长房子胜、刘青山,秘书长申佳梅等领导的带领下,于当天早晨七点从榆林出发,前往神木市生态保护建设协会治沙造林基地进行了考察调研。


当我们驱车到达位于神木锦界境内的治沙造林基地时,张应龙会长已经早早地在那里等待,他带领工作团队热情接待大家并全程陪同考察调研。

张应龙被誉为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新时代的治沙英雄!2003年,他辞去了年薪20多万的北京某外资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神木,承包了位于神木市锦界镇圪丑沟—毛乌素榆林市最大的一块无人荒沙地42.8万亩,开始了他十七年漫长的治沙造林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各种困难迎面袭来,沒有道路、没有电、没有通讯等,还要克服驻地被风沙掩埋、林木尽毁的严峻形势,在治沙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他卖掉住房,花尽所有积蓄应对挑战!他以70年期限承包了毛乌素沙地秃尾河源头圪丑沟19.2万亩荒沙,投资100万元启动治沙工程,然而钱花光了,治沙基地只推开“一块沙滩、二里便道”。这时,家人和亲友都劝他“回头”,但他却毅然辞掉工作,带着又筹到的200多万元只身进入基地,继续他的治沙事业。那时,他为治沙造林已投入个人资金达500多万元。


在治沙过程中,张应龙逐渐认识到荒沙区造林具有周期长、投资大、难度高、反复多的特点,仅靠自己单打独斗无法完成,必须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2004年,在神木市科协和林业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成立了“神木市生态保护建设协会”,团结国内外公益科研团体单位,走上了一条从科研、科普、生态教育、生态造林、生态惠民的循环林业发展道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应龙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终于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截止目前,累计栽植人工林40万亩,管护面积50万亩,林草覆盖度从3%提高到65%,治沙造林基地2019年被国家林业部和中国绿色时报评为“中国七大最美沙漠(地)”,被媒体称为“毛乌素中的马尔代夫”、“毛乌素中的塞罕坝”。


与此同时,张应龙本人先后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被国家林业部、中科协、科技部、中国生态环境部、全国绿化委员会等授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荣誉称号”、“光彩事业国土绿化贡献奖”、“关注森林2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全国绿化奖章”、“陕西省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考察调研结束时,理事长张玉华说:毛乌素沙地的治理成果是最典型的沙漠变绿洲。从建国初期开始,我们的林业工作者就代代坚守,种树造林、引水治沙从来没有停歇。榆林人民凭着一个执著的信念,让寸草不生的毛乌素沙地变成了一片绿洲。涌现出了像牛玉琴、石光银、杨增占、苏振荣等一大批杰出的治沙英雄!特别是我们眼前的,新时代的治沙英雄张应龙的事迹,让我们深深感动!我们要向这些治沙英雄们致敬!并向他们学习,弘扬榆林“治沙精神”,继续刻苦努力,艰苦奋斗!把我们的科普创作工作做的更好,为榆林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