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打印
榆阳区科协扶贫开发工作彰显科技特色

    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区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区科协在扶贫方面,本着对象化,精细化,服务基层的原则;充分发挥单位职能,深刻挖掘科普资源,714日在扶贫包抓村召开了“富硒肥”发放现场会,使得扶贫开发工作具有浓浓科技风味。

714日,榆阳区科协带领农业科技专家走进鱼河峁镇李甫沟村开展科普服务活动。听说有农业科技专家来村进行种养殖技术服务,李甫沟的50多户村民早已聚集在村委会等候多时。科技专家刚下车,就被村民团团围住。有的提出谷子“白发病”和“蝎子病虫害”如何防治,有的提出洋芋出现28星瓢虫该怎样预防治疗,还有部分群众就红小豆和大明绿豆的营养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进行咨询。两位农业专家就村民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详细解答。在随后召开的“硒肥”发放现场会上,专家们就硒产品市场前景、种植规模、使用办法和销售渠道对群众进行了辅导;紧接着科协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了价值3万元的富硒肥3360斤,按照标准可以施140亩谷地;最后农业科技专家进入谷子种植地就富硒肥追施方法、病虫防治技术现场对农民进行指导。

硒是人体必需且不能自身合成只能靠外在补充的重要微量元素,被科学界称为“抗癌之王”“心脑血管的保护神”“糖尿病患者的福音”“长寿元素”。 榆林是严重缺硒区域(土壤含硒量仅97119微克公斤),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只靠天然食物中的硒,根本不能满足人体需要,需通过外在补硒方式来保证健康,而“食补”是目前最好的补硒方式。

我区南部山区以小杂粮种植为主,特别是小米种植成为每个家庭的主导产业,但是小米种植技术较为落后,品种更新换代缓慢,销售渠道零散,没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规模,致使农民增收困难。对此,榆阳区科协与北京科技大学联系,在鱼河峁镇李甫沟村进行140亩富硒小米试验示范工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根据我市米脂、横山等县试验,富硒香谷米含硒量是对照普通小米的16倍,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的最佳指数。目前,富硒米市场价格是普通米的2倍以上,每亩可增值1800元,照这样计算,李甫沟村的140亩小米可增收25.2万元以上,相对于人均纯收入增加480元。如果富硒小米在我区试验成功,将会开辟我区健康农业、长寿农业、幸福农业的新天地,同时也是加快我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思路、新理念,是一项良好的科技扶贫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