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打印
廿载如一日,“八心”写春秋

马润前,男,196810月生,绥德县人,中共党员,第一学历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土木工程专业,最高学历长安大学研究生,工程硕士学位,正高级工程师,省科协第七届委员会委员,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高级职业经理人,交通部监理工程师,交通部甲级造价工程师。19917月分配到榆林公路总段工作,20093月任陕西省榆林公路管理局总工程师,20117月任榆林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20136月任榆林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设计、建设、养护管理和路网规划,累计完成各级公路规划设计2000多公里,施工建设管理完成投资近50亿元,全部为优良工程。由于工作认真,成绩显著,19973月任命为榆林公路总段工程一处副处长(副科级),199810月任榆林地区兴神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正科级),20003月起,历任榆林路桥勘察设计院院长、一处处长、书记、榆林路桥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榆林公路局生产科科长、计划科科长等职。20052月当选榆林市公路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

工程建设,精心组织。他先后负责了佳临黄河大桥、兴神黄河大桥、八里河桥、鱼河峁大桥、田庄纵向桥、岔口大桥、G210榆清段改建工程N3N13-2路基、CDMJ路面、G312麻街岭汽车专用二级公路路面工程、西-包一级公路兴平段路基工程、延安湫沿山B标桥梁工程、榆靖高速公路N10标路基、通县油路N2标路面、靖王高速公路N1标路基、LM-4标路面、靖安高速公路N5标路基、LM-1标路面、府店一级公路N10标路基、G307吴绥段LM-1标路面等2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亿元,无一亏损,工程质量优良率为90%以上,其中二级改建和高速公路项目均受到省政府嘉奖,榆靖高速公路建设获建设部“鲁班奖”。 正在实施的榆林市沿黄公路和清(涧)石(楼)二级公路清辛段两个项目也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勘察设计,匠心独具。在他主持公路局设计室工作的4年期间,狠抓人才建设、资质晋升、设施更新三项工作。资质从无到乙级,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固定资产净增5倍。主持完成了定边至铁角城三级公路(76KM)、陈家沟岔至中鸡二级公路(45KM)、榆林机场道路、市政道路、工业园区道路等120多项工可研报告和施工图设计,大型设计项目有30多项,设计预算20多亿元。其中公路工程:一级公路35KM,二级公路280KM,三级公路446KM,大中桥9600/123座,所承担的设计任务,均受到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公路局、业主和有关专家组的好评,并全部通过评审。

公路养护,全心服务。20043月,马润前任公路局生产科科长后,带领全科技术干部,积极摸索新工艺、新技术,成功攻克了改性沥青薄层罩面施工技术和下套拱法加固石拱桥技术,较大地提高了管养的路况水平,分别可节约投资70%以上和58%。当年10月在G210全国文明样板路验收会上,陕西省在沿线六省、市的联评中夺得第一名,公路局又在陕西获得全省最优,受到交通部、省政府、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的嘉奖,他本人被评为全省“先进个人”,由于罩面施工质量好,省厅、局决定于2004729日在榆林召开“改性沥青薄层罩面施工技术”现场会,并要求在全省全面推广。2005年,在五年一次的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中,陕西省由“九五”期间的第22名上升到“十五”期间的第12名,榆林公路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程管理,用心良苦。进入“十一五”,陕西交通提出了“抓两头、促中间”,干线公路建设也迎来了大干、快上的机遇。从2006年至2010年,他作为生产科科长、局分管领导累计完成近700公里的一、二、三级公路的路面大中修任务,完成投资9亿元,并亲自两次担任项目办主任。大力推广冷再生施工工艺,实现了“环保、经济、耐用”的施工目标。他严格管理,科学组织,充分调动全体参建人员的积极性,施工质量好、进度快,受到上级的表扬,为此,省厅、省局决定在201071日在榆林召开“全省养护大中修工程施工管理现场会”,这是继2004729日后又一次在榆林召开的现场会,这既是对榆林市交通局、公路局的肯定,更是对马润前等一线现场管理同志们的肯定。

科研论文,潜心研究。他深深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虽然在科研基础最差的最基层工作,但他还是想方设法通过搭车的办法不断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作为技术骨干,他参加了由长安大学郝宪武教授主持的吴堡黄河大桥承载力评估,参加了折学森教授主持的沙漠地区公路路基边坡设计及其稳定性研究,对准确制定大桥的加固方案和沙漠路基施工规范奠定了基础,两课题分别获得交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交通部科技成果特等奖。他自己主持完成的下套拱法加固石拱桥技术获得省交通厅科技成果一等奖,榆林市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他撰写的《土石混合料的工程分类及其应用》获全国交通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他主持的改性沥青薄层罩面施工技术在全省乃至周边省、市地区得到全面推广,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依托大修工程,他又主持了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碎石基层的研究、水泥冷再生基(底)层的研究、水泥稳定碎石厂拌冷再生的研究,报告均已形成,大修路段效果很好。担任高级工程师以来完成了多篇论文,其中有六篇论文发表在山东交通学院学报等重点刊物上,并获得陕西省高级专家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榆林市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其中《秦岭终南山公路特长隧道的施工地质》一文2003年在太原召开的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交流会上作为交流宣读论文,并收入当年由中国交通出版社出版的优秀论文集。

教育培训,专心培育。他十分注重学习培训,每年都要抽出半个月时间外出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他通过考试取得注册一级建造师、安全工程师、注册道路工程师、注册桥梁工程师、交通部监理工程师、甲级造价工程师、人事部高级职业经理人等资格执业证书;他先后被省交通厅、省电力公司、榆林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人社局、市工商联、市中级人民法院鉴定中心、市慈善协会、市交通局聘请为评审、鉴定专家和评标专家;他经常参加工可研评审、技术咨询和施工评标活动,也参加科技成果鉴定验收会,极尽所能献计献策。2006年秋至2009年,他又系统地在长安大学学习了桥梁工程,获工程硕士学位。他总是利用榆林市公路学会、设计院、工程项目办等平台,给大家创造学习机会,把自己所学和认识及时和同事们进行交流学习,并多次集中授课。他对身边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要求都很严格,不仅仅要求工作责任心要强、工作效率要高,而且还要求技术上有大的长进,要积极参加科研。20128月份,以沿黄路工程建设为平台,组织召开了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推广应用会。呼吁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冷再生技术和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在我市农村公路的全面应用,坚决杜绝优材劣用甚至优材废用的做法,努力实现“环保公路、节约公路、科技公路”。200912月,他参加了省人社厅在全省交通系统选拔的5名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考察团远赴巴西进行了为期21天的公路建设等相关内容的学习交流活动。201112月,又参加了省外专局组织的培训团赴德国进行新型工业化培训。每完一处工程,他都能为榆林公路事业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同志们都说,跟着马润前同志搞项目就会使自己从思想上到业务水平上获得一次升华。

技术咨询,满心付出。他积极参与榆林城市建设、综合交通规划等各种大型项目的工可、初设、施工图评审,为榆林高新区在建的榆林大道、开光桥、朝阳桥、榆林大道跨线桥、开源大道跨线桥等提供专家咨询,服务社会,为榆林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面对成就,虚心向前。他连续多次被省交通厅、省公路局和榆林公路局评为“优秀项目经理”、“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同时还获得了首届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六届陕西青年科技奖、“十五”期间“一五二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第九届榆林市“十大杰出青年”、榆林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省总工会劳模等称号,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并多次获得省市科学技术奖和优秀论文奖,是榆林市交通系统的学术带头人,先后被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农电公司、榆林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人社局、市工商联、市中级人民法院鉴定中心、市慈善协会、市交通局、市经济开发区聘请为评审、鉴定专家和评标专家。他的先进事迹被《陕西开拓者》和《科学中国人》分别以《追求卓越业绩,献身公路事业》及《路遥知马力,天道自酬勤》为标题进行了报道和收录。

他二十年如一日,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智;他吃苦耐劳,钻研技术,甘于奉献,追求卓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把生命载入时代,积极推进“科技兴路”,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勇于钻研、善于总结的创新精神,成为了榆林市交通公路系统一名优秀的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