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打印
弘扬工匠精神 倾情农机推广——张毅

张毅,一位虽在农口履职仅仅七年,却攻克了无数难关,在农机推广方面取得累累硕果的农机战士。张毅,一位 “不安分”的站长,他没有滔滔不绝的口才,只是靠着超凡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在发明创造的道路上不断跋涉、攀登,矢志不移地实现着一个又一个的梦想……

历经五年,他攻克了世界级难题,成功研制出挖掘式一次性回收残膜回收机,填补了领域空白,实现了国内领先;他针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的短板,自主研发了4大类14种适合丘陵山区作业的农业机械,获得和已受理《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他根据丘陵山区种植技术集成了马铃薯、玉米、保护性耕作等实用技术3项。他参与改进工装13项,改进改造农业机械30余种,曾荣获省部级荣誉4项,获得市级荣誉和成果15项,获得县级荣誉21项;他自主研发的机械曾在“第三届北京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西部农机博览会”上交流,辐射延安、甘肃、宁夏、内蒙等西部省市。




一、立足实际,残膜回收机惊人问世。

从到农机推广站上任伊始,他就将残膜回收作为了自己工作的主攻方向,漫漫五年的付出,他终于攻克了世界级难题,成功研制出挖掘式一次性回收残膜回收机,填补了领域空白,实现了国内领先。

深入调研,确定主攻方向

我国地膜种植面积已达1000万亩以上,仅西北地区就超过500万亩。据专家测算,经过6-8年的覆膜种植,因残膜污染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过覆膜种植所带来的增产效益,最终导致耕地荒废。和全国一样,靖边的地膜种植也已连续达4-5年,已经到了严重污染的“警戒线”。张毅自担任靖边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以来,就立下了“治理农业白色污染”的决心。他对国内的残膜机械进行了广泛全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当时残膜回收机主要以搂耙式为主,只能对裸露地表的大块残膜进行回收,回收率低、不彻底。再这样下去,将无法对子孙后代交代。作为一名有强烈时代责任感的农机推广者,张毅看到眼中、急在心头,毅然将这一世界性难题确定为自己今后的主攻方向,创造性地提出研发挖掘式残膜回收机的设想。

组建团队,确定研发方案

机械化残膜回收在我国尚属空白领域,没有可参照的类似产品,为了制造出高效实用的残膜回收机械,张毅及时成立了创新工作室,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借鉴了国内外现有残膜回收机械的优点,提出了利用挖掘式的工作原理进行残膜回收。为了使残茬与土壤有效分离,张毅大胆地提出了增加三叶挤压刀片装置的设想,最终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挖掘系统、筛选系统、粉碎系统、分离系统为主要结构的机械设计方案。

攻克难关,完善优化机型

在整个机械制造过程中,挖掘系统和分离系统可以借鉴,但筛选系统和粉碎系统在国内处于空白状态,而其核心部分为三叶挤压刀片装置。为了攻克这一重大难题,张毅反复试验,不断探索,多次自费外出考察,将三叶挤压刀片由一组增加为两组,最终确定为三组,为了提高挤压粉碎效果,将三叶挤压刀片旋转方向由同向运动变为相向运动。无论严寒酷暑,他都风雨无阻,在试验过程中,冬天磨破手皮,夏天中暑晕倒已是常事,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从未离开过研发一线,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经过了2年艰苦磨砺,张毅终于在201510月,攻克了这一世界级难题,制造出了理想中的残膜回收机型。正在张毅感到欣慰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作业过程中,由于在土壤中有大块坚硬物,导致该机械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筛选系统卡死现象,造成链条断裂、齿轮损坏、三叶挤压刀片变形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他带领团队反复试验,利用汽车离合片分离原理,在机械动力输出轴上增加了保护装置,在遇到硬物机械出现卡死现象时能够及时切断输出动力,有效保护机械正常运行。这一装置的增加,大大的提高了残膜回收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机械的维修费用,为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

硕果累累,填补领域空白

“千陶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2014年,张毅所设计的挖掘式一次性残膜回收机械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2015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在申请进入国家补贴目录的鉴定过程中,专家组认定张毅所研发的“残膜回收机结构合理、工作可靠、残膜回收率高,使用维护方便,该机创造性采用三叶挤压刀破碎系统,实现残膜、残茬与土壤有效分离,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76月,挖掘式残膜回收机获得了《陕西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成功进入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填补了挖掘式残膜回收机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空白。8月,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给张毅研制的挖掘式残膜回收机颁发了《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

积极推广,综合效益显著

为了使机械尽快发挥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张毅第一时间向靖边县人民政府争取到农业机械生态环境治理推广专项资金100万元,给首批购买挖掘式残膜回收机的当地村民每台直补2万元,加快了新机械的推广速度。当地老百姓纷纷夸赞道:“张站长研发推广的这个机械特别好,挖(残膜、玉米茬)的快、收的净、费用低,让我们农民是又省钱又省力。他真是干实事的新时代好工匠”。张毅曾细细地给农户算过一笔账 :如果人工清理残膜残茬,转为外出务工工资,每亩最少需要140元,使用残膜回收机每亩只需60元,可直接节约资金80元。就拿我县现已推广100台来计算,每台作业3000亩,我县农民年可直接受益2400万元。如果推广1000台甚至10000台,那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可估量。

二、十年磨剑,执着不能移荣誉满满。

张毅同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他在精心研制残膜回收机的同时,特别注重丘陵山区实用机械的研发,在靖边农机推广站的七年里, 他研发出了《剪刀式残膜残茬回收处理一体机》《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农业用秸秆焚烧炉》《农家肥化肥两用撒肥机》等环保类、通用类、谷物生产类、蔬菜生产类4大类、14种产品。推广了“六大项目”,集成了“两项技术”,规划了“靖边农机推广蓝图”,为靖边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张毅提出的“七个化”农业作业模式,采取“保姆式”管理方式,在当地累计推广马铃薯示范面积30余万亩、农业专用机械3000余部,实现亩产突破万斤大关这一宏伟目标。

在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的推广中,张毅边实施、边总结、边探索,创造性地提出 “玉米马铃薯轮作+冬小麦种植”保护性耕作模式,3年里在榆林靖边北部风沙滩区累计实施推广示范生态环境治理面积5万亩,让原本冬春之际黄沙肆虐的农耕田在一年四季有了绿色覆盖物,有效防止了在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农田被风沙侵袭、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有效培肥地力,提高了农作物出苗率,增强其蓄水保墒能力,实现了农作物增产增收,社会综合效益显著,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相关领域的省内权威专家的一致认可。

路漫漫其修远兮,七年来,张毅和他的团队累计推广各类农业机械4万余部,年均完成机耕面积90万亩,机播面积70万亩,机收面积50万亩,全县农机总动力突破了60万千瓦的大关,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0.2%,位居全省前列,原省农机局局长何存贵感慨到“陕西农机看榆林,榆林农机看靖边”。

张毅任站长的靖边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连续6年被省市县业务主管部门评为“先进集体”、“农民群众满意站所”、“全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等荣誉,20142016连续三年在靖边县政府事业单位考核中稳居前三,他本人获得人社部、工信部、科技部《第五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全国总工会职工技术成果奖》三等奖,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农机推广先进个人,榆林市首届十大“驼城工匠”,榆林市科技进步奖,新农机,靖边智造,创新团队,彰显靖边正能量、靖边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40余种荣誉。他的事迹被《陕西省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2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成绩毕竟代表过去,服务三农、治理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路才刚刚开始,靖边农机推广事业将在张毅的带领下,奋力追赶超越,倾情农机推广,弘扬“工匠”精神,置身生态环境治理,靖边的农机推广事业一定会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靖边的农机“小船”也将变成推动农业发展的“巨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