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打印
方玉川——同志主要事迹简介

方玉川,男,1976年10月生于陕西省子洲县,现为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薯类作物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农艺师,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榆林综合试验站站长、陕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兼秘书长、中国粮油学会薯类分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


近10年来,主要从事马铃薯品种选育及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一是负责马铃薯新品种引育工作。积极开展马铃薯杂交育种工作,并对引进的81个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榆薯3号、4号、5号新品系已完成登记前准备工作,筛选出陇薯7号、冀张薯12号、希森6号等5个新品种,使得全市马铃薯品种结构单一、混杂退化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马铃薯新品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二是大力开展马铃薯脱毒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工作。自主掌握了马铃薯茎尖剥离技术,示范了脱毒原原种雾培法生产技术,有效控制了脱毒种薯繁育土传病害问题,并总结出脱毒种薯高效低成本生产技术。累计生产脱毒原原种5000多万粒,原种、合格种1万多吨。脱毒种薯年推广面积18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3.7亿元。三是承担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榆林综合试验站项目。积极开展马铃薯品质提升与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研发与示范、主要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研发与示范等研究,累计示范推广面积5550亩,辐射面积3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1.2亿元。四是开展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研究与示范。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榆林马铃薯生产水肥供应存在的问题,集成了基于滴灌的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2021年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列为主推技术之一,每年在毛乌素沙区推广种植50多万亩,平均节水率4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20%,增产15%。五是致力于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研究。筛选出适宜榆林全程机械化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引进适宜机型并开展研究,集成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在毛乌素沙地推广91.5万亩,共增收5.53亿元。六是广泛合作,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开展马铃薯水肥高效利用、病虫害综合防控以及谷子高产栽培研究,取得了预期效果。先后召开技术培训会36场次,培训基层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员4260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12000余份,马铃薯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共增产马铃薯3万多吨,为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近年来,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中、省农业科技项目6项,其中4项通过验收;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9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实用新型专利4件,制定发布市级地方标准1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作为主编、副主编参与编写学术著作8部。

方玉川同志工作踏实,热爱农业科技事业,业务理论扎实,敬岗敬业,求真务实,成绩突出,被评、聘为陕西省劳动竞赛先进个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榆林市五一劳动奖章、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